明年底全省58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将建成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绿色发展白皮书》是省级电网企业和辽宁央企向社会发布的第一份绿色发展白皮书。
值得一提的是,《白皮书》中对电动汽车这种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站的建设进行了规划。据悉,“十二五”期间,预计投资20亿元,建成较为完善的环渤海经济圈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在“十城千辆”试点城市沈阳、大连成立电动汽车服务公司,成立智能用电处。按照“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模式,推动电动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国网辽宁电力有限公司已购置了8辆电动轿车、2辆电动客服车和2辆电动工程车。
而到“十二五”末,也就是2015年末,我省的十四个市将新建电动汽车充换电站58座,其中公交车整车充电站10座、电池更换站7座,乘用车电池更换站41座,交流充电桩2500个。届时可满足11499辆次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全省推广节能型电能表585万户
为实现自身绿色发展,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不断加大电网投资建设力度,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建设运营电网,公司综合线损率从2007年末的8.17%下降到2013年的6.01%,下降幅度达到2.16个百分点,节约电量38.65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9万吨,减排二氧化硫0.23万吨。
同时,为了保证综合线损率的持续下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还推广节能型电子式电能表。“十二五”期间,计划改造用户电能计量装置585万户。
外电入辽 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白皮书》中提及的“外电入辽”也成为减少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举措。外电入辽,即满足全省经济发展需要,同时也克服了负荷增长缓慢、峰谷差不断增加等不利因素,提高了清洁能源消纳能力。
据了解,之前,我省的用电量需要从外部大量调入,对电网传输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为扭转被动局面,国网辽宁电力提出以“建设500千伏骨干电网为核心,加快发展辽中电网,稳步加强辽西电网,继续完善辽南电网”为建设思路。“十二五”末,辽宁电网将建成以500千伏为主干网架、各电压等及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适应新能源、大核电、大火电机组接入和区外电力受入的要求。
而我省“十二五”目标为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485亿千瓦时,年均增长7.7%,全社会最大负荷达到3750万千瓦,年均增长8.8%。2015年,辽宁电网跨区受电能力增长至1500千瓦以上,增长幅度超50%,供电能力提升至5000万千瓦以上。其中,呼辽直流系统所输送的电力等同于在辽宁省内建设一座300万千瓦级“无烟”电厂,按年利用小时数5000小时计,每年可输电量超过150亿千瓦时,减排标煤471万吨。
沈阳或将启动光伏发电项目
《白皮书》还提到,东北地区首家通过分布式光伏电站已在辽宁投运。据了解,大连宜家家居有限公司分布式电源项目作为东北地区首家通过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项目于2013年6月27日成功验收且投运。
那么沈阳市是否也将投建光伏发电项目呢?
根据规划,沈阳市的苏家屯、浑南、沈北和张士4个地区被初步定为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计划的地区。同时,将启动沈阳大学、新松机器人、成大药业等9家单位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约4至5万千瓦时。
我省23家小火电和老旧机组被“叫停”
除了采用新能源发电外,一些小火电和老旧机组的电厂也陆续被叫停。据了解,2007至2013年,辽宁省累计关停23家电厂共371.94万千瓦的小火电和老旧机组,占2013年末全省发电装机总量的9.37%,每年可节约标煤174.86万吨。这也是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落实小火电关停政策,尽早安排关停地区配套电网建设,确保机组关停后所在地区的安全、稳定用电,既缓解电网供电瓶颈问题,又降低了辽宁省总体煤耗水平。
同时,对省政府确定执行差别电价的高耗能企业收取差别电费,有效地控制高耗能企业的用电。2008至2013年,共执行差别电价电量47.35亿千瓦时。
电能替代理念助力雾霾治理
在我省的“十二五”目标中有这么一条,即“省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针对雾霾天气,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积极宣传“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电能替代理念,全面规划实施电能替代工作。为电采暖客户开辟绿色通道,因地制宜推广热泵、电采暖等技术,用电采暖替代煤采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在城市集中供暖、商业、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大力推广热泵、电采暖、电锅炉、双蓄等电能替代技术。同时,推动房地产开发商在新建住宅建设中推广应用电采暖、家电设备等,倡导“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