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车在中国卖得比国外贵,这是一件众所周知又无可奈何的事情。先不谈特斯拉此举是为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做出的牺牲,还是其价格计算方式上有什么猫腻。但可以预见的是,电动车,或者说新能源车,离我们又近了一步。
在我们现有的新能源车技术中,油电混合技术以及天然气内燃机的发展都较为成熟。不过,在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耗干之后,纯电动技术才是未来汽车发展的终极方向。这一点,从去年特斯拉在美国市场销售势头超过德系三巨头就可见端倪。
电动车的未来是光明而又美好的,美国人民比我们更快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要实现全民的电动车之梦,还有多远呢?
实际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这一中国版的新能源车发展战略规划,早在2012年就已经出台。另一方面,包括比亚迪等在内的国内几大自主品牌也都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相关的产品研发和生产,以期尽早在新能源车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很多人或许不知道,我国在电动车技术上也曾在国际上处于前三甲的位置,中国也被许多厂商看作是未来的电动车大国。
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上,新能源产业与其它诸多行业一样,也经历着发展起步晚、起点低、政策支持不足所带来的发展困境。我们没有宝马、奔驰这样具备强大研发实力的汽车厂商,自主品牌之间缺乏合作,相关支持政策也还不够完善,最重要的是,在一些发达国家,每年混合动力车与纯电动车的销售数量已经能有一个可观的数字,而国内市场对于新能源车的认识与接触基本上还在原地踏步。
以上提到的问题只是在大环境上我们与电动车存在的距离,如果落实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条路可能还要再加一段距离。这里有一组关于电动车充电站建设费用的数据:特斯拉车型的充电桩,造价最高达17.5万美元;在国内建一座普通充电站,充电机等基础设施投入需要200多万元,配电设施投入接近200万元,运营维护费用数十万元。此外,虽然特斯拉称其车型用高压充电桩充电20分钟就能够跑200公里,但电动车受蓄电池工艺瓶颈制约的问题目前仍然无法有效解决。新能源车在“电”这个问题上还需要所有国家一起作出努力。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不必再吸尾气,城市不再被雾霾所困,开车再也不用加汽油,只需要充电,甚至加水。这一切,终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