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政策多年推动,新能源车行业仍处于“半熟”状态:对企业来说,这个市场看上去可口,吃上去夹生。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缺失,限制了消费者需求,并进一步影响了汽车企业的投资热情。新的一轮由政府力推的电站等基础设施投资热或许有助于解决部分问题,但同时引申出两个更深层次的命题:行政是否有能力预见,并引导行业发展路径?投资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仍有空间?
京沪力推充换电站建设 各公司抢占根据地
上月22日,美国电动车公司特斯拉将其74万元的售价公之于众后,国内的电动车市场也风生水起。近日,上海计划在2015年年末推广应用1万辆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全市将配套建成6000个充电桩。在此前,北京刚刚宣布要建1000个充电桩,深圳、重庆、河北及江西、浙江也都有各自的计划。各家充电设备及解决方案公司的机遇也由此到来。各地对于电动车的热情,将推动充电设备的发展。
新能源车处于新模式发展关键期
新能源汽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从现在一直到2020年都是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的高峰时期。
作为今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欧阳明高表示,这次的发展是国家政策倒逼汽车企业必须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在昨天的媒体沟通会上,欧阳明高表示,2014年,国内的电动车市场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他大胆预言:年内中国的纯电动车发展至少翻番。
专访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政府简政放权 电池业才会百花齐放
新能源产业是个大概念,像新型替代传统能源的产业都应该算新能源产业,这是个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毕竟传统能源会枯竭,传统的能源还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发展新能源产业势在必行。 结合我国的实际,前两年发展风能、太阳能,国家会有很多补贴,这个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这两年对这块的支持出现减弱。我们讲的新能源产业重点还体现在新型能源电池上,发展空间也很大。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半熟”
实际上,在此之前,上海、深圳等地就已经展开充电桩和充电站的试点工作,但不少设施都成为了摆设。
“深圳做不起来,关键还是车太少,主要都是些出租车,私家车基本没有。企业投资回收都是不足的,不赚钱。”一名近日在深圳调研当地充电桩行业的人士表示。
而电动车保有量少,仍和其核心技术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甚至是整车技术相关。
“国内企业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电池、整车制造的水平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消费者对此当然不会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