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三轮车

| 把商机网放到桌面上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电动车商机网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电动车地方保护坚冰渐融 京、沪大门顿开

电动车地方保护坚冰渐融 京、沪大门顿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08  来源:电动车商机网  作者:ddcsjw  浏览次数:1271

各大城市上空持续不散的雾霾天气,为过去若干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敲响了警钟,却也让止步不前的新能源汽车再度回归,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日前,北京公布首批新能源车示范目录,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E150EV纯电动轿车、比亚迪纯电动汽车E6等正式入选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第一批第一期产品目录。而在上海公布的第五批试点车型的产品信息中,也出现了北汽E150和比亚迪“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身影。在京、沪大门对新能源汽车打开之际,两会中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提案也在为坚冰的融化“添火升温”,这其中的部分提案一旦落实或将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命运。

  种种迹象表明,一直牢不可破的电动车地方保护外衣正在撕去,新能源汽车发展或将迎来真正的拐点。

  坚冰始融

  2月底,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全国最大的城市几乎同时公布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目录。

  2月25日,《第五批上海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车型产品信息的通知》公布,一改此前目录仅涉及纯电动车型的惯例,新增了插电式车型;2月26日,北京再度传来利好。是日,北京市经信委发布了首批《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目录》,入围企业共5家,分别为江淮汽车、北京汽车、比亚迪、华晨宝马和长安汽车。其中,北汽E150、比亚迪E6两款纯电动车型已完成验证测试,成为首批示范推广车型。北京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处长许心超甚至公开表态称,北京市将对所有优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开放标准和审核过程,并宣布在今年6月份和9月份将公布第二批和第三批的产品目录。

  北京、上海在新能源汽车示范上不约而同的开放之举使得关于电动车“坚冰”开始融化的讨论日趋热烈。而由于北京、上海两大牌照资源紧缺城市对电动车牌照的特殊政策,也使得私人消费市场对电动车的兴趣大大提升。以北京市为例,在2014年第一次小客车购车指标摇号中,申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就达到了1428人。

  诸多利好频传,资本市场上以比亚迪(002594.SZ)、江淮(600418.SH)等为首的电动车企业的个股全线飘红。以比亚迪为例,26日当天其A股涨停,H股股价亦飙升超过9%。对此,比亚迪财经办公关总监张小锐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和上海对比亚迪等企业打开大门,这对整个电动车行业都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利好,作为企业而言我们十分兴奋。而上海和北京所产生的示范作用是否能带动全国其他城市的陆续放开,比亚迪亦十分期待。”

  华融证券分析师赵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将迎来一个拐点,而地方保护松动也将成为一种趋势,“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城市放开补贴限制,技术和资本的力量将开始发挥更大作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使新一轮的格局有望逐步形成。”

  政策意义

  分析人士认为,北京、上海相继放开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目录是因为2013年国家出台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明确要求示范城市或区域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的规定正在逐渐发挥作用。

  此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一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利好政策并不少,但实际收效甚微。从今年年初开始,国家高层领导频频到访新能源汽车企业,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积极信号的同时,亦敦促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关政策落地效果的发挥。

  首先,财政部于2月8日发布的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便是最为明显的迹象。此次名单的宣布使得目前新能源汽车推广范围覆盖到40个城市或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有效半径正在越来越大;随后,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四部门联合发布《进一步做好新能源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进行调整,正式宣布以“淘汰式”的方式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赵宇认为,相比于过去“雷声大,雨点小”的政策,当下的新能源政策开始更为关注落地的实际效果,“相信未来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会越来越系统且实用。”

  而在此次一年一度的两会中,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提案也集中体现了在政策层面高屋建瓴式的思考。政协委员、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柳崇禧在两会的提案中呼吁:在政策层面需要给新能源汽车“解绑”。柳崇禧认为,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环节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打破新能源示范推广环节的地方保护主义,创新和探讨新能源汽车新的商业模式是当务之急;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建议,发展电动汽车要走“低成本、车电分离、性价比高”的路线,要降低电动汽车研发资质的门槛,让大量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获得研发电动汽车的资质。

  前路漫漫

  虽然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捷报频传,但这只是“坚冰”表层的融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路仍然荆棘密布。

  北京、上海对于新能源汽车仍是“有条件的放开”便是值得玩味的一个例子。按照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私人购买电动车应获得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级补贴。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高层透露,上海市给予的仅仅是准入和免费上海车牌,目前并不提供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而北京虽对比亚迪、江淮、华晨宝马等外地企业打开大门,但在技术路线上只限于纯电动车。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北京之所以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排除在外,皆因北汽集团目前并无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能力。

  “本地新能源车型既免牌照费,又享受地方补贴,而比亚迪、奇瑞、江淮等已进入新能源目录的车型却是‘二等公民’的待遇,可见地方保护仍然没有完全遏制。”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称。

  在新能源汽车成为地方政府变相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手段的当下,破除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地方保护或许仍需时间。但在政策之外,如何能够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烧起来仍然是新能源发展的另一重要课题。

  这其中,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犹豫不决的心态成为阻止市场升温最为关键的因素。来自《盖世汽车网》的一份调查显示,消费者不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顾虑仍然集中在电池安全以及充电配套设施。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稳定性较差,电池瓶颈问题仍然待解;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套设施极不完善,相关的规划、标准均处于空白的状态。较高的使用成本以及较差的便利性使得新能源汽车难以在至关重要的私人市场推广开来。

  若政策制定者与车企能够合力解决技术难题和配套设施建设等瓶颈问题,或有望从根本上打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僵局。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电动车 
 
更多..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
 
 

扫一扫,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