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换电设施建设的全面铺开,对比亚迪、北汽、特斯拉车企等新能源车型无疑是个好消息。充电桩的铺开难一直是电动车推广的“拦路虎”。据统计,仅去年在广州参加纯电动车试驾并打算出手购买的300多位市民中,就有近四成因装不了充电桩而放弃。
开放市场是必然趋势
今年两会期间,针对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建设国网董事长刘振亚明确表态“谁有钱,谁想投资,谁就投”。这意味着,国家电网在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五年后,允许社会资本与国网在同一平台上竞争。这“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市场推广产品是个很大的利好,更多资金和竞争者进入,充电设施建设和充电服务会有所改善”。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在3月17日表示。
放权的推动力主要有两个。首先,国家电网建设充电桩的压力巨大。按照此前国家新能源汽车规划,充换电站建设任务是:2011年-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达到4000座,同步大力推广建设充电桩;2016年至2020年,国网建设充电站目标高达10000座,建成完整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但截至2013年底,国网已建成的充换电站为400座,交流充电桩1.9万台,离2015年目标非常遥远。反过来,充换电站建设进展缓慢,没地方充电又导致了新能源汽车卖不出去,201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76万辆。“这就好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业内人士感慨道。
其次,充电设施建设投资巨大,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很低,充电桩巨大的投资短期内难以获得回报。上海一家电动车充电设备供应商内部人士称,从2009年开始,国家电网已投入五年建设充换电设施,亏损越来越大,大部分充电站甚至没有真正运营过。
面对快速布点的建设压力以及庞大的前期资金投入,即使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这样的巨头“强强联手”,要想在更广范围内快速铺开,也力不从心。从全国来看,根据《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到2015年底,在20个以上示范城市和周边区域建成由40万个充电桩、2000个充换电站构成的网络化供电体系。招商证券发布报告显示,这需要总投资600亿元以上,其中充电设备投资120亿元。
当前的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竞争氛围并不充分。由于充电基础设施投资额较大并且新能源市场前景的不稳定性,民企很少参与投资。参与投资的企业主要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石化等“国家队”。竞争不充分不仅令建设者自身负担沉重,建设模式上也没有活力。而在美国,2013年公共充电桩激增了30%,其中增加的部分主要来自社会资本,零售店、百货店、酒店等都投资建设充电桩。当年,美国充电式混合动力车与纯电动车销量达到了9.6万辆。很明显,充分的竞争,无论在价格和服务上,对充电桩建设都有利,更推动了电动汽车的销售,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