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电动汽车领域又一个新的智囊机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以下简称“百人会”)宣布正式成立。参照该机构对未来预设的的几大课题与几年前成立的“电动汽车产业联盟”(中汽协发起召集,业内简称其为“Top10”,由10家央企和地方国企组成)和“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国资委牵头成立,由16家央企组成,我们暂称为“Top16”)这两大联盟的主旨,核心内容相差无几,只是前者相对更丰富些。但因为组织形式的变化,以及不似一些产业联盟存在利益纠葛(联盟成员内部其实也很难做到技术共研共享),“百人会”这种模式对电动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可以有所期待的尝试。
“百人会”主要是受到“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影响,因上层领导对这样的模式认可,在政府力量的推动下,这个模式被复制到电动汽车领域。从满足行业的学术研究角度看,这样的机构对丰富电动汽车相关知识普及、政策研究以及技术讨论多有裨益。
据称,“百人会”接下来会作深入调研和探讨的几大重大课题大致为:充电基础设施相关问题、动力电池相关问题、纯电动汽车示范推广与商业模式、增程/插电式乘用车技术路径及节能减排分析、微型电动汽车有序发展与规范管理、中国电动交通一体化和智能化系统研究、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和分析、全球电动汽车的政策梳理和创新以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不同技术路线的分析等。
受众面不再局限于小范围的企业间,而是面向整个行业,涉及政府、企业以及学术等多方的互动。“Top10”和“Top16”这样的联盟只顾及旗下联盟成员的利益,所探讨的电动汽车技术标准的规范统一也都局限在联盟内,成员非央企即国企,这些企业抱团之后游说政府的能力被进一步放大,如果电动汽车领域的政策制定过于听从于这样的联盟,那么对民营企业诸如比亚迪、万向等在电动整车以及电池领域的先锋企业就会造成很大的不公。同时令人担忧的一点是,这十余家央企、国企中,部分搞电动汽车的主要驱动力是受到政府层面的指标压力,而非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倒逼结果,他们的市场嗅觉以及市场实践层面的经验都很不足,这样的背景下关起门来讨论标准的制定、技术上的破局显然有诸多不妥。
“百人会”是在中央高层领导授意倡导下诞生的机构,下辖理事会、执委会、秘书处三级部门,执委会负责该组织的日常运行,秘书处负责相关联络工作,理事会下设顾问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理事会理事长由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担任,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任副理事长。其中顾问委员会由几大主管部门的一把手参与,如科技部部长万钢(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工信部部长苗圩(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 、财长部副部长刘昆、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谢振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等,学术委员会,由徐冠华、吴敬琏牵头,由知名专家和院士出任。这种设置可以避免某一部门为了局部利益倾向自己利益集团内的企业——“Top16”就有明显倾向。如果之前中汽协副秘书长许艳华接受采访时透露的信息准确,那么“百人会”的成员是自愿原则下以个人名义加入,虽然类似车企的加入标准要看行业排名,但几大在电动汽车领域有所成就的民营企业至少不会再被拒之门外,而且以个人名义,更方便企业人士表述自我主张。“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自去年成立以来已经办了多场研讨会和峰会,无论与会人员的头衔还是现场讨论的活跃度,以及会后的研讨成果,都还不错,如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能承其范式,多少会对行业发展的拉动起到些许积极意义。汽车领域相比IT界,要沉闷很多,“百人会”能否发挥效用,只需静观一两年。
当然,确保“百人会”这个机构可能带来的正面影响,前提是不被利益集团绑架,保持应有的开放性和客观公正立场。
不过,现阶段我们推广电动汽车,缺的既不是学术机构,也不是利益联盟。而是要着力于如何打破地方垄断,让市场得到充分竞争,使得有创新和竞争力的企业尽快脱颖而出,培育出一两家明星型企业,榜样作用对提升市场的消费认知以及盘活整个电动汽车市场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