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电动车发展至今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史。从事电动车行业的人都有一种品牌的情结。回忆过去是什么力量把电动车推向一个产业发展的轨道,又是什么谁把这些电动车推向全国各地并形成响亮的品牌?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品牌褪色,僵化成一个垂暮的老人退居一隅被人们遗忘?电动车品牌代表着电动车产业发展的变迁,也浓缩了中国电动车产业成长的过程。
电动车产业起步期(1996年-2003年)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以政府提供的公共汽车交通工具和自行车交通工具远远不能满足社会进步的要去,需要一种能省力的代步工具,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催生一种新的代步工具的出现。如果说,燃油助力车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成为了城市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需要替代燃油助力的新产品——电动自行车的出现。这个时候,以南京的大陆鸽(大陆鸽品牌)、上海的千鹤(千鹤品牌)等为代表,而1999年出台的《电动车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也由此诞生。这些品牌的背后都是有国有企业转型发展而来。由于这些品牌的背后是国有控股,品牌的经营者是打工者,他们抓住了市场对电动车需求的有利时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这个阶段,大陆鸽与千鹤等品牌在市场上成为抢手货,供不应求。
电动车产业爆发期(2004年-2006年)
电动车发展获得真正爆发的机遇是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非典对当时社会所造成的恐怖,让人们不敢出家门,出家门不敢做公共汽车。而此时的电动车已经大量出现。这个时候的电动车品牌以浙江的迪鼠、南京大陆鸽、上海千鹤、苏州的小羚羊、天津的飞鸽为代表。而迪鼠借助于台州塑件企业开发的豪华款,开始风靡市场。此时,江苏速派奇、北京的新日(后变为江苏的新日)、浙江的绿源、天津的爱玛、天津的小鸟等品牌开始逐渐出现。整个电动车市场呈现品牌齐放,市场一牌繁荣的景象。进入到电动车行业中来的人经营者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政策导向开始对电动车出现了松动,是推动电动车发展的助推器。北京城市从禁止电动车上路到允许电动车上牌上路,给全国各个城市放行电动车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电动车产业成长期(2007年-2009年)
以速派奇、新日、绿源、天爵等品牌为代表电动车品牌一直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爱玛、雅迪开始进入发力,由此品牌进入到竞争的残酷期。而二三线城市与农村市场的消费扩容,为电动车品牌从区域品牌走向全国品牌提供了条件。深层次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老百姓的收入收入迅速提高,对代步工具的使用也从自行车转移到电动车上,而此时的政策,对电动车发展显得更加的有利。除了我极少数的城市不准电动车上牌(但允许电动自行车骑行)之外,全国几乎多有的城市都让电动自行车上牌上路。但是大量的电动车品牌出现之后,企业规模效应对中小企业产生了挤兑效应。
电动车行业整合期(2010年-至今 )
爱玛、雅迪两大齐头并进,新日、绿源、台铃、立马、绿佳、小刀为强势品牌迅速崛起。行业也由此进入到整合期。电动车企业的数量从顶峰期内3500多家(有生产许可证)到目前活跃度高的企业仅为400家左右。一线品牌前十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65%-70%,预计在今后的三到五年,年销量在100万台以上的企业达到10个,而更多产品没有特点的品牌将被淘汰,因此像摩帝卡、酷车联盟之类的品牌凭借细分市场的优势分得一块市场蛋糕,或者像速派奇、比德文等跨界四轮行业图谋发展。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电动车行业的品牌更迭犹如过江之鲫,企业的掌门人应该认清企业的现状,挖掘自身的优势,以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如果连问题都找不到或者无法解决问题,那就等着被淘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