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三轮车

| 把商机网放到桌面上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电动车商机网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23  浏览次数:1075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6年,全省经信系统要进一步聚焦重点、狠抓关键,努力用新思路、新办法推动新发展,突出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主动减量,努力推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当前,产能严重过剩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毒瘤,严重危害着工业经济机体健康,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下降、金融风险积累等,都与产能严重过剩密切相关。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完善企业退出机制,为先进生产力腾出发展空间。最近,省政府对化解产能过剩工作作出部署,围绕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炼油、轮胎8大行业的过剩产能化解和脱困发展,提出了10条重点工作任务,全部涉及经信部门,其中5项明确由经信部门牵头。我们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过剩产能化解和特困行业脱困。

  一是严禁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严格执行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部署要求,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特别是要严禁以技术改造为名扩大产能。确实要新建项目的,不再实行等量置换,必须按照减量原则办理,上新厂、采用新技术,都要搞减量置换,坚决杜绝先建后换、建而不换。联合有关部门,分类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全面清理整顿建成违规产能,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

  二是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这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要紧紧抓住。国家已经决定设立1000亿元左右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僵尸企业”界定标准和总体处置方案正在制定之中,并确定率先从钢铁、煤炭2个行业入手,推动一批无效产能退出市场。各市要切实担负起处置“僵尸企业”的主体责任,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抓紧摸清底数,一企一策分类制定处置方案,抓住用好国家政策机遇,争取第一时间做好对接实施。对能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品更新、链条延伸、企业转型的,要抓紧组织实施;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要积极稳妥推进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不能再靠财政补贴、拉其他企业输血等方式避免破产清算。

  三是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适应结构调整、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环保、能耗、技术、质量、安全等落后产能界定标准。按照新的界定标准,启动新一轮落后产能摸底工作,尽快摸清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炼油、轮胎等重点行业的落后产能底数,分年度制定淘汰计划,推进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新建项目实施减量置换,其置换产能也要列入淘汰计划监督落实。完善激励和约束政策,分行业制定产业准入的能耗、物耗、水耗和生态环保标准,对不达标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或产能退出。

  四是优化产能组织结构。完善和落实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重大问题,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引导和激励企业自愿自主开展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富裕产能有序转移,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钢铁、水泥、电解铝、工程机械等传统优势行业“走出去”,带动大型成套装备、产业标准以及上下游服务等输出。

  (二)突出调整存量,努力推动供给体系优化提升。坚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发力,在抓好需求引领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创新,支持企业围绕消费升级需求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率和层次。

  一是加快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深入落实22个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方案,典型引路、整体推进,今天会上印发了《22个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典型案例汇编》,要分行业加大推广力度,带动同行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全面评估每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情况,挖掘转型快的经验,找准转型慢的薄弱环节,加强行业间的对标赶超,解决好各行业进展不平衡的问题。深入开展“行业走出去对标”活动,依托德国汉诺威工博会等国际性工业展会,以轻工、机械、纺织、服装等产业为重点,推动企业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以对外开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扎实开展化工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启动“三评级一评价”工作,实施好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工程,加快化工企业“进区入园”步伐,全面提升化工行业安全、环保、节能、质效水平。组织实施钢铁企业搬迁改造、有色金属企业退城入园等重大工程,推动城区高污染高风险企业搬迁。牵头制定烟草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加快推动烟草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二是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抓好项目储备,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发挥技改稳投资的关键作用,筛选一批投资总量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编制年度项目导向计划,引导社会资金等要素投向,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利用好财政贴息、财政奖补等手段,发挥好产业引导基金作用,调整优化技改投资结构,重点支持转型升级遇到困难的行业,以及产品更新和品牌创建任务繁重的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地方性立法,推动出台《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条例》。

  三是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改善工业品供给结构,在消费品产业领域,率先开展轻纺行业“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程专项行动,从提高产品功效、性能、适用性、可靠性和外观设计水平入手,全方位提高消费品档次和质量;在原材料产业领域,扎实开展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促进绿色建材、钢结构和铝型材扩大使用;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深入开展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保险补偿,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范低速电动车管理,开展农业机械装备、船舶配套自主化、重大应急装备和产品推广等专项行动,加强光伏、医疗设备、文物保护装备等示范应用。进一步做大做亮“好品山东”区域品牌形象,深化与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的合作,完善“好品山东”网络平台功能,促进大宗工业品网络营销,力争“好品山东”平台上线企业达到5万家。启动实施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开展“山东工业之最”主题活动,带动提升全省工业质量和品牌建设。

  四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新培育4家贯标服务机构,力争首批39家试点企业全部通过国家认定,在300家企业启动省级贯标试点。深入实施两化融合专项行动,争取700个配套项目的开工率达到90%以上,完工率35%以上。抓好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围绕转型升级重点行业,组织20场行业对标和专题培训活动。搞好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完善评估指标和服务平台建设,争取企业两化融合指数达到6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达到信息化综合集成水平以上的企业超过40%。加强两化融合地方标准建设,深入研究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规律与可行路径。

  五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支持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完善市场销售网络,创新市场营销方式,力促山东产品销得多、销得好。实施工业电商普及培训、重点培育、创新提升3大工程,对万家企业进行培训诊断,帮助千家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新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100家、行业垂直化电子商务平台20个,力争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

  六是推动企业改制改革。针对民营企业正由规模化向现代化转型的阶段性特征,深入实施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5年行动计划,对有改制意愿的企业进行分类排队,逐个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相关政策措施,帮助解决好财务规范和土地证、房产证等资产确权方面的问题,为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接资本市场打好基础。推进城镇集体经济改革,鼓励引导众创、众筹等新型城镇集体经济业态,支持各类城镇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发展。

  (三)突出做优增量,努力推动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立足打造制造强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增强持续增长新动力。

  一是抓好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对接国家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争取更多承担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大数据、新材料研发应用等领域的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4000项以上,争取在100项关键共性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完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新培育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家左右;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主导建设技术创新联盟,积极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综合性创新服务平台,重点推进中小企业与国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合作,搭建高层次、高密度、开放性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从战略高度抓好人才工作,以企业为中心,集聚一批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带动作用的首席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今天会上印发了高端装备、农机、纺织服装、轮胎、食品5个行业的《技术发展白皮书》,其他行业的下一步也将陆续推出,要盯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做强长板、补齐短板。

  二是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出台《<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研究制定若干分领域实施方案,形成“1+N”措施文件体系。成立互联网工业促进会,组织企业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企业深化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抓好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研发生产,支持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等关键装备创新应用,推动康平纳集团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建智能制造研究中心。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改造,启动“互联网+制造”试点示范,推进机器人和智能成套装备在机械、钢铁、危险化学品、民爆、电子、医药等领域应用。加强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有色、稀土、纺织、家电、食品等行业分类推广智能矿山、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争取新培育智慧园区20个,力争物联网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00亿元。深化工业云平台建设,抓好工业大数据开发应用,争取服务企业超过6000家。实施发展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引导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增加服务环节,加快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实验室建设,深化工控系统安全管理试点,探索建立安全检查规范和评估指南。

  三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开展工业机器人产业专题调研,摸清产能底数,谋划产业布局,避免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强稀土、石墨烯等产业联盟建设,探索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突出产业培植、自主创新、改造提升和产业链延伸,组织实施一批发展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新培育一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办好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和山东工业设计周活动;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理论研究、技艺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工艺美术产业文化附加值。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落实物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规范产业聚集区物流园区和中心建设,推动建设大宗生产资料物流供应一体化交易平台,推进临沂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融合发展,以多式联运为抓手做好综合交通运输协调。深入开展总集成总承包项目示范推广,通过支持一个企业带动提升一个甚至多个产业链。统筹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创建一批军民融合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

  四是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积极培育创业主体,再打造5个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平台,实施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和管理提升工程,用好场地租赁、税费减免、创业补贴、融资支持等优惠政策,推进创业培训实训,强化创业实践孵化,力争培训创业创新人才10万名,新增中小微企业20万户。深入开展“一企一技术”和专精特新育苗扶壮活动,争取新增“一企一技术”企业500家、专精特新产品800个。跟踪衔接好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摸清底数,做好储备,争取更多企业列入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

  五是扎实开展工业和信息扶贫。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制定实施支持贫困地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按照“一县一策”、“一乡一业”的思路,精准编制贫困地区工业发展规划,支持培育产业项目新增长点,培植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补齐贫困地区工业“短板”。启动实施“互联网+扶贫”试点示范,围绕农资购买、农技推广、农产品交易、金融支持等内容,打造适合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贫困地区信息化应用水平。

  (四)突出降本增效,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多措并举推动企业降成本、增效益,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和生产要素保障,搞好重大政策措施预研和储备,努力保持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当前,税费负担、社保费用、融资成本、用电成本、物流成本等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压力,急需精准施策,加快化解。联合有关部门,扎实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深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继续抓好地炼企业申报进口原油工作,推动组建地炼企业国际原油采购中心和成品油销售联盟,促进地炼企业提质增效。有序放开发电计划,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启动电力市场建设,力争直接交易电量600亿千瓦时。认真落实执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和部门责任清单,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开展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配套组织“管理效益年”、“行业对标挖潜”等活动,总结推广一批精细化管理方法,引导企业内部挖潜、降本增效。出台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完善企业家培养培训、激励约束、强化服务等方面的政策体系,营造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强化青年企业家培养,制定企业家队伍培训规划,用5年时间对规模以上企业的企业家轮训一遍,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落实企业家年度培训计划,以中国制造2025、品牌建设、精细化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等为重点,举办企业家专题培训班和县市区长培训班,争取培训1000人以上;举办2期长期培训班,每期5个月(每月集中4天),争取培训企业家200人左右;围绕互联网+、工业4.0、智能制造、跨国并购等方面,组织100名以上优秀企业家到境外培训。

  三是精心组织经济运行。加强分析监测和预测预报,进一步扩大重点监测行业企业覆盖面,增加企业新增订单、产品库存、产能变动情况等监测指标,提升分析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高度关注产能过剩行业、大企业集团等领域风险情况,超前搞好形势预判和措施储备,及时防范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波动和系统性风险。建立各级经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工作机制,省联系市,市联系县,分级分片联系企业,深化重大问题研究,提高服务指导、辅助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强化生产要素保障。抓好电煤资源协调,严格执行省内电煤合同履行情况与电力生产运行挂钩考核奖罚措施。组织好电力生产运行和供需衔接,制定电力迎峰度夏预案和有序用电方案,确保电力稳定可靠供应;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扩大自备机组替代发电试点,推动其结构调整和主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引导信贷资金投向能耗低、附加值高、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发挥好各级中小企业过桥资金作用,支持用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担保置换企业互保贷款,及时防范和化解工业领域的金融风险。

  五是抓好重点领域监管。加强成品油全过程监管,发挥好成品油监管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加快建立覆盖成品油生产、运输、仓储、批发、零售等各环节的监管体系,实现各部门管理的无缝衔接;加强对炼油企业和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督导做好国五标准车用油品置换,确保市场稳定和有序供应;抓好加油站公共厕所建设管理工作,力争上半年全部加油站建有对外开放的水冲式公共厕所。打好油气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原油管道以新代旧工程,推进管道安全工程联合实验室和“811”管道信息呼叫中心建设,确保油气管道安全运行。

  (五)突出普及应用,努力推动网络强省建设步伐。顺应新一轮互联网革命大势,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形成以信息化为创新要素的发展新形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立与电信运营企业的定期协商机制,开展“互联你我--2016山东互联网普及大行动”系列活动,争取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以上。深入开展宽带网络提速降费行动,继续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力争城区家庭具备100兆光纤接入能力,济南、青岛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超过30兆,其他城市城区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20兆;推动农村宽带网络普遍惠及,力争2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实现宽带到村;4G网络全面覆盖到乡镇。认真落实三网融合推广方案,稳步推动三网融合业务分期分批扩大至全省。加强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科学配置与合理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规范无线电台站设置和使用,抓好无线电监测和干扰查处,严厉打击“伪基站”、“黑广播”等违法设台行为。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网络安全检查,提高信息安全日常防范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做强信息技术产业。增强关键技术研发和支撑能力,加快在北斗导航、新型电子材料、集成电路设计、云计算、大数据、自主可控软件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加强济南“智慧谷”和“创新谷”、青岛“千万平米软件园”、济宁信息产业基地等载体建设,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三是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组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联盟,打造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服务平台,试点推行PPP(公私合作)、BOT(建设—经营—转让)、BT(建设—移交)等运营方式,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积极促进信息消费,继续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抓好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大力推广智能终端、移动通讯、宽带网络、有线电视、软件信息等互联网产品,及时发布消费热点,引领消费需求,争取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400亿元。

  四是深化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启动制定15项政务云平台和信息资源共享地方性标准,争取基于省级云平台部署业务系统的部门增至50家以上;以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抓手,促进省、市两级政务云平台互联互通,争取实现5个市级平台与省级平台对接。制定首批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共享目录,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人口、法人、证照等主题数据库,为信用信息共享、三证合一等重点工程提供支撑。启动“互联网+政务”和智慧政府工程,在公共安全、食品药品监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

  (六)突出标本兼治,努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节能工作要实行“加减法”两翼并举,一方面,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确保完成节能约束性目标;另一方面,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打造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

  一是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抓好高效煤粉锅炉示范工程,支持工业企业和热电厂使用高效煤粉锅炉,对煤炭清洗、煤粉制备、物流配送、煤粉储存、锅炉燃烧等环节进行改造升级,形成年600万吨煤粉加工能力,改造燃煤锅炉4000蒸吨以上。推进新能源集热系统应用工程,在纺织、食品加工、化工等领域,建设100个太阳能集热系统示范项目,形成9000吨/天的热水生产能力。深化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实施100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通过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绿色照明改造、建筑节能改造等,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6万吨。实施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工程,在重点用电企业推广高效配电变压器2250万千伏安,高效配电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达到20%,实现年节约标准煤21万吨。

  二是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组织发布太阳能热水器、电机、家电等产品的领跑者企业名单,能源管理水平最好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名单,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商场、超市、宾馆、酒店等商贸企业名单,树立20个左右的节能低碳标杆,鼓励用能单位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探索建立工业企业节能降耗评价体系,划分好、中、差3个等级,以此作为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扶持的重要依据,争取率先实现对六大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企业的评级达标。

  三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打造5个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县、10个公共服务平台和100家骨干龙头企业,新培育5家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搞好银企对接推动重点项目实施,力争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6100亿元。

  四是提升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制度体系,推动出台《山东省循环经济条例》。召开全省循环经济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一批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和案例。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抓好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推动完成295家企业的378个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抓好“城市矿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生产过程协同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等领域的试点示范。

  最后,强调一下新常态下的能力和作风问题。省委、省政府对经信工作高度重视、十分关心、期望很高。特别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压力很大,各级经信部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系统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理念,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努力使经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好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信任和期望。一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下“怎么看”“怎么干”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注重研究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性变化,系统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方法和途径,全面了解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努力提高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能力和水平。二要胸怀全局、善谋大事。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惯性,主动从全局高度审视经信工作,盯住主要矛盾,创新思路方法,谋划长远发展,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特别是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想他人未想,做他人未做,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操作性的举措,把握工作主动权。三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始终做到在状态、有激情、敢担当,以严和实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真正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效,体现到真抓实干、大干快干的自觉行动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把各项部署要求一抓到底、落到实处,进一步树立起经信系统干部队伍担得起重任、经得住考验、创得出业绩的良好形象。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6年2月
 
更多..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
 
 

扫一扫,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