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电动篷车市场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巨大。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面对中国两亿多的老年人口市场,电动篷车行业是一个规模可达万亿的“朝阳产业”!
三轮篷车在未来几年依然会稳步发展,同时也会带来较大的商机,且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会有更多的人想来分一杯羹,竞争不断加剧,局势也会越来越混杂。
无论是已经创业或者准备创业的电动车boss们,创业之路荆棘密布充满坎坷,要想将企业做强做大,需要相当的耐心和坚持。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哪怕是商界大佬也是历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困难。下面小编就跟大家分享几位大佬创业初期的惨痛经历。
马云:经历过四次创业失败
马云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于是第一次创业选择建立一家翻译社,然而经常是两百多块的月营业额负担着每月七百多的房租。
为了度过经济困难时期,马云去义乌批发袜子来卖,还揽过上门推销商品的活,也和学生四处发传单赚钱……整整煎熬了三年,翻译社才开始有营收。
1995年,马云想尽办法的从亲朋好友那里借了2万块,创立中国黄页,那个时候国内还未引进互联网,逢人就聊互联网的马云,在众人眼里一半像疯子、一半像骗子。
刘强东:三十四岁愁白了头
在九十年代,写程序非常赚钱。尽管刘强东是社会学专业的,但他从大一开始自学计算机,到大三时就能给别人写程序了,大三下学期还买了个两万六的大哥大。
到了刘强东大四时,正逢学校附近一家不错的餐厅在转让,他就把之前写程序赚的24万拿出来盘下了这个店,结果经营不到一年,以欠了十几万的外债为结局。
1998年,刘强东拿着1.2万元积蓄赶赴中关村,租了一个小柜台,售卖刻录机和光碟。柜台名叫“京东多媒体”,这便是“京东商城”的前身。
到了2008年,用光了第一轮融资的京东面临着倒闭的危险,那年正值金融危机,没有人愿意掏钱给一个不知何时能盈利的企业。
那段时间,刘强东一天见五个投资人,说同样的话,得到同样的拒绝。
潘石屹:八十块钱的创业资本
由于没有特区通行证,潘石屹还不能直接进深圳。无奈之下,潘石屹还得在这笔少得可怜的“创业资本”中拿出50元买通“蛇头”带路,从深圳海关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里偷偷爬进了深圳特区。
1989年潘石屹去了海南,他所在的公司在海南中部接收了一个砖厂,潘石屹出任厂长。这个厂高峰的时候有400多工人,少的时候也有100多号人,地处山区,管理起来并不容易。随着经济低潮的来临,大部分淘金者都撤了,只有潘石屹还在坚持着。
第二年,预感到海南房产泡沫不能持久的潘石屹撤离海南,北上京城,重头再来。
结语:
大多数创业者都很孤独,因为他们必须将全身心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市场的拓展与业务的管理上,因此他们并没有太多时间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如何在未来成为一位佼佼者,不只取决于你的智慧与能力,更多时候还取决于你的耐力。即使现在还无法看到光亮,但终有一天,伴随你的坚持不懈与努力奋战,终有彩虹会横亘在你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