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电动车领域存在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第一是监管无力。电动微车没有牌照,驾驶员多为无驾照老年人,公安部交管部门无法可依,且难以处理;第二,电动微车市场需求非常大。低速微车已经融入部分老百姓的生活,充当买菜车,代步车,接孩子车等等,并未因为安全隐患等阻挡民众使用热情。
电动微车众多企业的前身是电动自行车生产者。而国内电动自行车异常惨烈的竞争,让无刷永磁电机、轮毂电机、铅酸电池等车用零件的成本已经相当低廉,这为这些自行车生产者提供了产业转型的契机。
凭借车用零件的成本优势,在山东、河北销售的低速纯电动车,售价集中在2万元至5万元,只是国内大型整车企业产品售价的零头。由于符合了中老年人、中低收入者、家庭主妇的出行要求,可以解决城乡结合部、三、四线城市出行难的现状,这个市场一直在井喷式发展。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根据有关统计,短短5年的发展,国内已上路的低速电动车累计数量超过100万辆。2013年山东省就销售了35万辆,估计2014的销量能达到50万辆。
巨大的市场需求量催生了产业的狂热。大批企业看到这个市场需求开始生产这种车型,其中有电动自行车制造商,农用机械制造商,特种装备厂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中,这个产业已经有高达150亿的资本投入。只是这些厂商并没有统一的工信部、技监局的行业标准,仅靠行业自律。几乎全部企业都没有乘用车生产资质,只有少数几个大企业有特种车辆生产资质。而有些像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黑作坊也乘虚而入,两名工人一天时间用几把大锤就能造车。
但是,我们看到,低速电动车的发展现状依然混乱。201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短片《山东企业违规生产四轮代步车事故频出》,又将命运多舛的低速电动车推向舆论浪尖。